|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行莅临我校交流 共话思政教育创新与合作 |
|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09-26 浏览次数:13 |
2025年9月26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国强率队莅临我校访问交流。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及教师代表齐聚一堂,以热情周到的接待,与来访嘉宾共启深度交流之旅。双方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本科评估准备工作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在多项关键领域达成合作共识,并正式签署院际共建协议,为两校马院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日下午1时,交流活动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301会议室正式拉开帷幕。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天喜首先代表学院致欢迎辞,对王国强院长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张院长系统介绍了学院的师资队伍结构、梯队建设情况,以及近年来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方向凝练、“大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张院长指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思政课教学实践领域成果颇多,此次交流为我校马院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期待以院际合作为纽带,共同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随后,王国强院长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致以感谢,并围绕学科建设、本科教学评估准备等重点工作分享经验。王院长详细介绍了滇西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资组成特点、特色办学模式、本科教学运行机制及学生培养方案,重点阐述了学院立足当地多民族聚居的地域特色,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教研室,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目标的通识课程,将民族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此外,王国强院长还从“银龄教师助力思政课教师队伍‘造血’功能提升”以及“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融入实战教学”两个维度,分享了滇西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内涵式建设中的独特做法,为我校马院建设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实践样本。
在核心研讨环节,双方围绕三大关键议题展开“零距离”深度交流,现场氛围热烈而务实。 本科评估准备工作经验交流: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封晓莉率先发言,全面梳理了学院在迎接本科教学评估过程中的重点推进工作、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及当前面临的难点问题。针对我校教师关心的评估核心要点,王国强院长结合自身经验,从实践方案制定与考核标准细化、考试试卷与平时作业评阅规范、教师队伍精细化管理、“三全育人”体系落地路径等方面,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宝贵经验,为我校进一步完善评估准备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方向。 教学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探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副院长郭晓平、骨干教师周淑敏副教授、斯迪虎副教授等,围绕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思政资源开发、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等具体问题,与王国强院长展开深入研讨,在教学改革思路、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等方面汲取了诸多先进经验。 学科建设特色发展交流: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郜工农副教授指出,两校马院可充分依托各自地区优势资源,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学科发展路径。郜教授强调,我校马院正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借助金山地区华东无人机基地等优质资源,打造“科技+思政”的大思政课教学模式;而滇西应用技术大学马院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的成熟经验,同样值得我校学习借鉴,期待未来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交流尾声,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天喜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国强共同签署《院际合作共建协议》,双方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并合影留念,为此次交流画上圆满句号。
此次访问交流,不仅为两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搭建了常态化、深层次的沟通平台,更实现了思政教育教学经验的精准对接与互鉴共享,为未来开展联合科研、师资互访、学生联合培养等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系统吸收借鉴滇西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先进经验,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努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撰稿人:余文君、杜娟 审稿人:封晓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