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中侨大学思政课案例教学展示获两项一等奖和一项二等奖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11-24   浏览次数:32

20251121日,由上海市高职高专思政课建设联盟、上海市思政课协作组联合主办的上海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展示活动,在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圆满落幕。作为本市高职思政教育领域的一项权威性交流盛会,活动自启动以来便备受关注,吸引了全市各院校的优秀教师同台竞技。在此次高水平的教学展示与评比中,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表现卓越,从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共斩获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和优胜奖一项,充分展现了学院在思政课教学改革方面的丰硕成果与师资队伍的卓越风采。

  


本次教学案例展示活动分为两个阶段有序推进。第一阶段为案例提交与网络评审,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市22所高职院校和职业本科院校提交的47个展示案例,经专家评审,最终遴选出15位教师(团队)晋级第二阶段的现场展示环节。在第二阶段的现场展示环节,晋级教师围绕教学分析、实施过程与反思成效进行了系统说课,比赛精彩纷呈。中侨马院的教师团队凭借其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精湛的教学设计,在本次比赛中带来多个优秀教学案例。这些案例主题鲜明、设计精良,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开阔的教学视野与扎实的教学功底:

李雪、张文娟、杨丽老师提交的案例《聚焦“三个百里” 探寻“两山”理论的深层内涵》荣获一等奖。该案例紧扣上海本土实践,以金山廊下镇转型发展为范例,生动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案例引导学生从身边变化理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优质范本。

  


王建枝、郭晓平老师提交的教学案例《探共富新路 筑振兴样板——从“代村蝶变”解码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荣获一等奖。案例选取山东代村从贫困村迈向富裕村的振兴实践,聚焦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治理创新等关键环节,系统解析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与实践路径。通过情景模拟、案例讲解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考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

  


陈艳、毛娅妮老师提交的案例《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义乌经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全面诠释与生动实践》荣获二等奖。该案例以义乌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为主线,深入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进逻辑与制度优势。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有机结合,以具象化的城市发展阐释理论原理,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认同。

  


从探寻“三个百里”中“两山”理论的深层内涵解读“代村蝶变”的共富密码,梳理“义乌经验”的市场逻辑,再到剖析“胖东来”企业的治理与文化创新,这一系列紧扣时代脉搏的鲜活案例,全面而生动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立足中国实际、讲好中国故事的深厚功力与前瞻视野。教师们通过精心的情境营造以及深入的理论剖析,使案例成为连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让学生在感知时代脉搏同时深化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与认同,这一教学路径获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认可。

佳绩的取得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与教师队伍发展的集中体现。学院始终坚持将提升教学质量作为中心工作,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持续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创新活力。此次获奖,不仅是对获奖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学院整体思政课建设水平与成效的一次全面检阅与认可。

面向未来,学院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养与支持。学院将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机制,鼓励教师深入挖掘和开发更多具有时代特色与育人价值的优质教学案例,持续推动思政课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着力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育人能力强、师德师风正的优秀教师团队。学院将把此次获奖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系统融入教学体系建设中,通过强化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案例库共建等务实举措,持续夯实教学根基,切实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实效与思想感召力。

 

撰稿人:刘轶群

审稿人:封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