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学探振兴,青春践使命——中侨马院师生走进联中蘑菇基地开展实践活动 |
|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10-24 浏览次数:28 |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百里”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思政课与乡村振兴实践结合,2025年10月24日,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封晓莉带领4名教师、45名学生,赴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开展实践研学,以“百里菜园”为切入点,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活动以“理论讲解—实地参观—实践体验”展开。在科普展示厅,基地技术骨干通过展板、模型与PPT,详解双孢蘑菇的营养价值——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且低脂,更揭秘产业创新:引进荷兰“三次发酵法”与智能控制系统,使蘑菇年种植茬数从2茬增至11茬,单产提升30倍;与市农科院合作培育“K6”新品种,打破国外种源垄断,年省菌种成本超200万元;创新“稻麦秸秆-蘑菇-有机肥”模式,年消纳6万吨秸秆、4万吨畜禽粪便,转化为10万吨有机肥还田,实现生态循环。学生们踊跃提问,现场互动热烈。
随后,师生参观核心生产车间。智能菇房内,传感器实时调控温湿度与二氧化碳浓度,1名工人即可巡检多间菇房,颠覆传统种植模式;三次发酵隧道的显示屏,清晰呈现“室外堆肥—高温灭菌—降温腐熟”的全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采收分拣车间里,工人按标准分拣蘑菇,“联中1号”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4小时内可送达盒马、叮咚买菜等平台,彰显“百里菜园”对食品安全的坚守。
最受期待的蘑菇采摘环节,工作人员示范“轻捏菌柄旋转采摘”技巧。起初学生略显生疏,但在指导与互助下,很快熟练起来。菇房内欢笑声不断,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蘑菇生长差异、培养料湿度影响等问题。“以前买蘑菇只知能吃,今天才懂每一颗都凝聚着技术与汗水。”学生小王的话道出大家心声。
此次研学成效显著,学生不仅掌握了现代农业“金山经验”,而且提升了调研分析与团队协作能力,强化了“金山宣传员、服务员”使命。学生们纷纷表示,会通过社交平台分享研学故事,传播金山“三个百里”成果,部分学生更主动询问志愿者招募,希望参与后续服务。此次活动是中侨马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生动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以“三个百里”为指引,创新思政教学,引导更多中侨青年助力金山乡村振兴,为上海“后花园”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撰稿人:杜娟 审批人:封晓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