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源头活水”,点亮职业“星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参加暑期培训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09-09   浏览次数:28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见行见效,落实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要求,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针对性和成效性,今年7月至8月,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派出五支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考察团,分别前往山东临沂、青岛、甘肃河西走廊、云南洱源、北京、西部以及上海本地等地区,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考察和国情调研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乡村振兴鲜活案例  课程体系注入活力

7月12日,王建枝老师赴山东临沂参加为期6天的2025年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专题研修班。此次研修主题为“物流‘沂’名片”,即围绕物流主题,学习并挖掘临沂作为物流之都的发展历程和改革创新之路,最终形成以“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案例教学,并探索将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王建枝老师实地走访了新明辉、顺和商贸等现代物流龙头企业、临沂城市规划馆、商城展览馆,并深入兰陵代村学习乡村振兴实践经验,通过聆听时代楷模王传喜代村发展的讲座,学习记录了临沂改革创新,从传统商贸向现代物流之都转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临沂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代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等生动案例,为开展思政课案例教学提供了鲜活的地方样本和丰富实践素材。


同行榜样树立标杆  以赛促教磨砺本领

7月20日,由高等教育会议中心举办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参赛全攻略与高校备赛训练营在山东青岛举办,该训练营旨在帮助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深度理解参赛要求、系统掌握备赛方法,从而全方位提升教学水平。陈艳老师等四位教师前往青岛参加培训。这次训练营特别邀请了教育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的获奖教师,他们秉持“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理念,精准剖析竞赛要点与参赛策略,为参训教师明确了参赛流程,增强了参赛信心。

 


生态文明案例互鉴  结对共建拓展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7月28日至8月2日举办了2025年“未来思政讲习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封晓莉老师带领九名教师前往云南洱源参与此次调研。本次讲习营采用“专题辅导 + 实践考察 + 研讨交流”三维模式,探寻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交融、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思政育人新路径,以“行走的思政课”推动教学科研新发展。中侨马院教师们在讲座中聆听到了沪滇脱贫攻坚的科研长征故事、感受到了洱海源头保护治理的艰辛,洱源县产业升级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则给大家带来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案例。亲身走过弥苴河古树群、大理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西湖搬迁新村、永安村社畔海菜花基地、茈碧湖镇幸福码头和草海湿地,教师们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直观实践范本。三营镇、牛街乡的生动实践则为“民族团结”和“文化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登上大理研究院的科考船,以及参观大理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让中侨马院教师们受到启发,通过“案例互鉴、理念互通”的教学设计,结合学校自身区域特色,讲好“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理论知识。

 


AI引领工具革新  科技赋能增强实力

8月3日,张文娟老师参加了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2025职教国培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该研修班时长一周,以“问题导向、实践创新”为主线,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互动交流等环节,通过系统性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帮助教师掌握先进教学方法与科研工具,用前沿工具研究前沿课题,使理论研究保持历史深度的同时始终保持鲜活生命力。


宝贵素材丰富课程  案例教学深化创新

7月13日,王猛老师参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案例教学培训,此次培训是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广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高质量思政课案例教学,强思政课教师案例教学意识和能力的具体举措。依托此次培训内容,王猛老师将案例教学方法充分融入课程讲授过程,带领教研室探索丰富教学形式的新方法,以更生动地讲授课程,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了解中国中国近现代史。

 



9月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工作会议上总结了暑期调研成果,陈艳、王猛、张文娟、杜娟、王建枝五位教师作交流发言,与大家分享了暑假期间参加研修培训及考察调研的收获与感悟。通过系列培训,教师们将学习成果应用到教案编写、课程设计、科研应用、案例教学中,从三个方面提升了教学质量:一是激发教学活力,通过各种鲜活案例,将各地实践经验素材转化为课堂资源,丰富了课程素材,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二是提升育人实效,帮助教师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强化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说服力。三是强化队伍素养,推动教师在教学方法、科研能力、专业认识上的系统性提升;同时各类培训、调研、交流也为教师创造了向优秀同行学习的机会。未来,学院将持续对教师进行培训,以多渠道多平台多校联合的方式,助力教师能力提升,打造一支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为教师点亮职业发展“星图”。


教师分享感悟:

通过与同行交流学习,我进一步掌握了如何将新时代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有机融入课程,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和时代性,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与时代需求脱节的问题,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服务社会相统一。

——王建枝

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活动,结识了来自不同省份的优秀教师代表,与同仁交流了教学经验和心得。通过交流与学习,我们进一步明确,上好思政课,必须构建“学生+教师+教材”三位一体的教学格局,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深入研究学生心理,透彻理解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新时代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全方位提升教学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具吸引力的思政课堂。

——陈艳

参加这次学习营,我在三个方面切实提升了教学能力,通过聆听专题讲座,学精神、融教学;从实地研学中,找案例、强认知;在研讨交流时,学方法、促反思。

——杜娟

我不仅掌握了新的科研方法和工具,更重塑了对教育工作的认知框架——教学与科研绝并非相互裂的两条平行线,而是相互滋养、彼此成就的有机整体。真正的教育者应当兼具学者的严谨与师者的情怀,既要扎根课堂实践提炼真问题,又要立足学术前沿寻求新突破。

——张文娟

要上好思政课,就要注重说课表现力。既要注重把创新精神融入思政课堂,还能以“帅、卖、快、炫”的独特风格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案例教学的培训不啻为及时雨,让我的课堂更有活力了。

——王猛

 

撰稿人:施俊丹

审稿人:封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