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百年红船伟力 筑思政育人高地 ——中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南湖开展“大思政课”实践研学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09-17   浏览次数:55

为全面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精神,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增强课堂的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9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赴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地开展红色研学。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天喜、书记封晓莉带队,郜工农、周淑敏等六名教师参与。通过实地溯源党的创建历史、系统研学红船精神,团队旨在把历史与现实贯通、理论与实践结合,把“源头活水”转化为课堂中的思想动能与育人资源。

在南湖红船畔,教师们面向红船重温党的创建初心,沉浸式感悟信仰力量。大家一致认为,红船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原点,更是思政课教学的生动课堂与鲜活教材。张天喜院长强调,思政课要善于在“源头现场”中提炼可入课的叙事单元,用历史逻辑解释现实问题,用精神谱系启迪青年成长。封晓莉书记表示,要把红船精神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讨论、可践行”的问题链和任务群,推动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协同发力。

随后,团队走进南湖革命纪念馆依次参观了开天辟地光辉历程等主题展览,通过实物史料、动态影像和场景复原,系统了解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伟大历程。在初心使命的主题展区,教师们边参观边记录交流,思考如何历史细节转化为教学案例,用叙事化、情境化的方式增强思政课堂的感染力。

紧接着,在交流环节,各位老师结合各自授课课程,分享了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实践的思路和设想。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表示要把“红船精神”融入学生课堂案例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提出了红色地标+理论形成的教学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设计了红船精神与新时代使命的专题教学模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认为可以探索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实践教学可行性,让课堂“历史事件”与“红色场馆”实践相结合。

此次研学既是一次追寻初心之旅,也是一次课程共创之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化红色文化+案例教学改革创新,通过构建常态化研学机制,建设特色案例库,创新教学方法,打造具有中侨特色的思政育人体系,为培养中侨学子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贡献

 

 

撰稿人:李雪、陈施施

                                  审稿人:封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