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东部协作赋能 大中小思政联动 ——中侨大学赴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纪实 |
|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06-17 浏览次数:92 |
2025年6月13日至16日,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思政课教师团队赴山西太原,参加2025年第三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萌新磨课、骨干练兵”教学展示活动暨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本次活动由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主办,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山西)协办。在活动期间,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教师团队专程前往太原市第四中学校(太原市第七职业中学校)。1995年太原市第四中学校增挂“太原市第七职业中学校”校牌,2024年9月开设综合高中试点班、形成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并存、职普融通、多种培养模式的新格局。该校创新构建“双轨思政教学体系”,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分别设立独立思政教师团队。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教师团队深入普通高中课堂开展教学观摩,并与职业高中思政教师班子举行专题座谈,系统调研不同学段思政课程的差异化教学设计。
为切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教师团队于6月16日走进太原市第四中学校(太原市第七职业中学校)的思政课堂,开展跨学段教学观摩与交流。在普通高中思政课堂上,授课教师以“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为核心命题,构建了从生活现象到哲学原理的递进式教学框架。教师首先以“蝴蝶效应”为切入点,通过动画演示南美洲蝴蝶扇动翅膀与北美洲飓风形成的关联,直观诠释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随后,结合太原本地产业转型案例,分析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的多维联系,引导学生用辩证思维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哲学内涵。课堂采用“问题链”教学法,依次抛出“智能手机如何连接全球产业链”“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科技发展存在哪些互动”等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辩论形式探讨联系的多样性与条件性。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封书记对此表示:“其案例教学方式为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提供了重要参考,本科思政课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产业协同、区域发展等宏观视角深化对普遍联系规律的理解,实现从现象认知到理论建构的思维跃升。”
在思政课教师专题座谈会上,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团队与职高思政教师团队开展深度研讨,围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学段衔接与内容贯通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双方一致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中学阶段侧重直观体验和情感培养,通过具体案例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价值判断,本科阶段则应在此基础上,加强理论深度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封书记建议:“可以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定期交流机制,共同研讨教学设计,分享教学资源,实现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有机衔接。”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已与太原市第四中学校(太原市第七职业中学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未来将在思政课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探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创新模式,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教师团队表示,此次中学之行收获颇丰,不仅深入了解了中学思政课的教学特点,也找到了职业本科思政课与中学思政课的衔接点。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加强与中小学的协同合作,共同探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本次活动的开展,既是对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积极践行,也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具体行动。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充分吸收中学思政课教学的有益经验,不断创新职业本科思政课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撰稿人:杜娟 审核人:封晓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