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百里”引领乡村振兴 乡土实践赋能思政创新 ——2025年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展示专题研修 |
|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06-10 浏览次数:137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百里”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新时代大思政工作改革创新,6月10日,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金山区吕巷镇在金山区吕巷镇金石蟠桃园联合主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展示专题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平杰主持,聚焦“乡村振兴赋能‘大思政课’主题,通过沉浸式案例教学,生动探索了思政课改革创新与乡村发展实践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活动伊始,吕巷镇党委书记朱爱萍以《“三个百里”重要指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为题,分享了金山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百里”理念的丰硕成果。她结合吕巷镇产业升级、生态治理、文化赋能的鲜活案例,深刻阐释了将乡村振兴实践融入思政教育的创新思路,为此次研修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紧接着,一项重要成果发布引人瞩目。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磊、浙江省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乡村振兴学院执行院长欣菲、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朱范鑫共同发布了“大思政课”研学精品路线。这条精心设计的路线串联起金山区的田园综合体、红色教育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旨在为高校思政课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实践教学新平台,让思政教育真正“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随后,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曹雨平宣读《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大思政课”教学法研究中心成立决定》。金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邱运理,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上海市民办教育综合党委副书记江鸿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金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盛建军,金山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郑瑛,金山区吕巷镇党委书记朱爱萍,致达集团党委书记徐辉,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校长曹雨平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该中心将致力于思政课教法融合创新,探索形成可推广、可示范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迎来了本次研修活动的重头戏——中侨马院现场展示精心打造的《“三个百里”赋能美丽乡村建设》案例教学示范课。中侨马院青年教师于跃跃开宗明义,以金山区“三个百里”建设为鲜活样本,引导学员从身边可触可感的实例出发,深入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涵,探索思政教育如何从“可感知”的乡土实践中汲取力量,实现国家战略在乡土实践中的具象化呈现。
案例教学展示主体环节,中侨马院青年教师王猛通过三段精心制作的实践教学视频与现场深度互动,带领学员们层层解码金山乡村的振兴密码。视频中,中侨学子操作无人机俯瞰花海、现场写生、研习花艺,王猛老师抛出关键问题:“唤醒沉睡土地的金钥匙是什么?”现场展开热烈讨论后,王老师揭晓了花开海上点土成金的密码——朱泾镇的“五金”模式通过土地入股创新,与社会资本合作“点土成金”,真正盘活闲置资源,点亮村民共富之路。跟随镜头走进“金石蟠桃园”,王猛老师讲述了“和平桃子”到“皇母蟠桃”的品牌跃升。他特别指出,吕巷将“小白龙”非遗文化深度融入农园,为产业注入灵魂。学员们在探讨“吕巷成功密码”中达成共识:乡村振兴绝非简单基建,而是产业、文化、人才协同奏响的华章。在“联中蘑菇基地”,师生共同见证了“泥土与科技共生”的现代农业奇迹,从创始人陈林根的动情讲述到王猛老师展示的精准数据,学员们深刻感受到科技如何赋能传统农业,使其蝶变为高效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强劲引擎。教学全程采用现场讲解与实践视频交互模式,辅以小组深度讨论,通过AI角色桃桃、桃喜与学员互动,使金山三地的成功经验跃然眼前,为学员呈现了一场启迪思维、激发共鸣的视听盛宴。
案例教学展示过后,进入到总结点评环节。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赵正桥指出,案例教学是教育部、上海教指委重点推进的教学改革方向,希望各位教师聚焦学情特点与时代需求,打磨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温度的高质量案例。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副主任王磊指出,乡村振兴是案例教学的重要主题,具有丰富的实践素材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与育人实效深度融合。金山区政研会会长、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客座教授郜工农指出,中侨马院教师团队案例教学展示是如何讲好案例教学的良好示范,通过高质量素材、环环相扣的逻辑推演与师生互动的沉浸式设计,将理论融入具体情境,提升思政课堂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上海市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班学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思政课教师郭慧超结合实际教学谈到,如何将AI恰当引入案例教学,以技术赋能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是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活动尾声,中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封晓莉深情回顾了案例的创作历程,分享了“三个百里”背后感人至深的奋斗群像——萱草田里默默奉献的“白发教授”、蟠桃树下挥洒青春的“新农人”、渔村中焕发活力的“非遗奶奶团”。封书记强调,这些鲜活的个体故事是国家战略落地生根最动人的注脚,更是将大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的宝贵资源与情感纽带。
本次专题研修活动以金山乡土实践为生动教材,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乡村振兴战略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参与、可领悟”的现实路径,是推动思政课“入脑入心”的一次成功探索,也是美丽中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生动呈现,为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中侨实践”与“金山样本”。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案例教学与思政课堂的融合路径,着力构建科学的案例教学反馈、调研与评价体系,持续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撰稿人:李雪、焦雪滢、王瑶、杨丽 审稿人:封晓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