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胜利荣光 共护和平未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讲师团开展走进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 “大思政课”实践活动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04-18   浏览次数:134

为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红色文化师生宣讲团队,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思政育人新模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4月18日组织师生赴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开展示范性宣讲教学活动。本次活动由我院“纲要”教研室主任王猛老师带队,红色文化宣讲团骨干教师余杰、刘咏玲进行示范讲解,通过“理论宣讲+现场教学”的方式,为师生宣讲团成员展示如何将红色文化深度融入思政课程。

活动中,余杰老师首先进行《浴血抗战金山卫,薪火相传民族魂》示范教学。余老师不仅生动还原了金山卫军民抗战历史,更重点示范了如何挖掘红色资源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创设“历史情景在线”“重点故事讲述”“精神价值提炼”三个教学环节,将史料转化为生动的育人素材,为宣讲团成员展示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标准范式。在讲解抗战英雄事迹时,余老师特别强调:“宣讲红色文化,不是简单复述历史,而是要找到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让红色基因真正入脑入心。”

随后,学生们来到了金山卫抗战史料馆。参观环节,在王猛老师的带领下,红色文化师生宣讲团的成员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思政元素”主题研学活动。在讲解员的解说中,师生们不仅认真观看展览,更以如何挖掘红色资源中的思政元素为主线展开深入探讨。参观结束后,全体师生来到“十月初三”惨案被害乡民遇难墙前向遇难同胞献花。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刘咏玲老师为师生宣讲团带来了一堂题为《铭记血火岁月,勇担青春使命》的示范教学课。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政微课,生动展示了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宣讲内容。刘老师以“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展开教学。她引导同学们感受纪念馆中吹过的风,洒落的阳光,启发大家思考过去军民们的感受。通过这样具象话的联想,让历史与现实产生深刻共鸣。刘老师还特别选取了展馆墙面上的留言便签作为教学案例,启发宣传团成员要善于发现和运用这些鲜活素材,让宣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她现场示范如何将这些真实感悟融入宣讲内容,增强感染力。刘老师强调:“好的红色宣讲要让听众既感动于历史,更思考于当下,既铭记过去,更面向未来。”

这次活动既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更是一次高水平的教学示范。宣讲团学生罗俊表示,老师们展示了如何把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我们要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宣讲实践中。宣讲团成员高峰课后表示:刘老师的示范让我明白,红色文化宣讲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用创新的方式让历史活起来,真正走进听众心里。大家纷纷表示,要将今天的所学所悟运用到今后的宣讲实践中,真正让红色文化成为滋养青年成长的精神营养剂

此次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红色文化宣讲团培育计划的重要举措。未来,学院将通过示范教学+实践锻炼的培养方式,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师生宣讲队伍,让红色文化宣讲成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特色品牌,推动“红色文化宣讲+”模式常态化,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撰稿人:王建枝

审稿人:郭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