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思政课,共建育人同心圆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04-04   浏览次数:123

4月3日下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了第三次结对共建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深入学习上海交通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

结对共建合作共赢

此次交流活动,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前往上海交通大学进行考察学习,参观了“东方之路”——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中心,亲身体验了当前国内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观摩了交通大学将虚拟技术应用于思政大课堂的技术及设备,包括VR头盔、动作捕捉系统以及交互式投影技术前沿技术,并进行了虚拟形象采集,为打造系列精品思政课程奠定了基础。

思政课插上数字之翼

上海交通大学“东方之路”——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中心通过网络平台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包括搭载了DeepSeek智能系统的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一个互动性强、沉浸感高的学习环境,帮助教师提高备课效率并通过模拟场景、虚拟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互动体验,加深学生思政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虚拟设备展厅,教师们沉浸式体验了应用VR技术制作的思政课程,该课程以C919研制为背景一带上VR眼镜,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现场,让教师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航空领域的迅猛发展和国家科技实力的强大

为丰富虚拟思政课程内容,提升教学互动性和沉浸感,马院教室们进行了虚拟人物形象数据采集,这些数据将助力打造更加栩栩如生的虚拟教师形象,进一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我们进行了思政课程的试讲录制,通过记录试讲过程,捕捉各教师独特的肢体动作及声音特征,为后续快速生成系列课程作好了技术准备。为使我们了解掌握各类虚拟现实设备的操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还特别准备了设备操作培训环节

见贤思齐迸发育人灵感

通过此次参观,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感触颇多,对“东方之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示这次参观让我们认识到课程发展的崭新阶段,对于如何上好思政课、更好育人有了全新思路与灵感。

踏入交大的虚拟仿真世界,仿若开启一扇通往未来的科技之门。高度还原的场景、精准细腻的交互,让知识跳出书本,生动鲜活地呈现在眼前,真切感受到科技赋能教育的无限魅力。

——陈艳

在参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中心后,深刻感悟到数字化手段能够显著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与实效性,在技术赋能中实现知识传递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虚拟仿真技术以“沉浸式体验”重构思政教育场景,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使抽象理论具象化、静态知识动态化。此外,数字人技术推动思政教学向“人机协同”模式转型,AI数字人不仅作为虚拟导师提供个性化辅导,还能在课堂中担任互动主体,通过预设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度思辨,显著提升学生参与度与思维活跃度。

——余杰

很开心能够赴上海交通大学学习数字人建设以及探索一整套智能化课堂教学新模式,此次学习感受深刻,收获颇丰。目前来看,大学生求知欲强,人工智能已广泛融入大学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交流和生活方式。思政课也要把握好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努力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于跃跃

此次参观上海交通大学数字人项目,让我看到了思政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开启了思政教育的全新视野。数字人技术的出现,为思政教育带来了交互性与沉浸感,让思政课堂从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未来将积极探索数字人技术与思政教学的融合之道,为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成长。

——黄巧丽

这次的活动是一次知识与理论的飞跃,更是一次思维方式的转变与技能提升的宝贵机会。

——黄甜

此次上海交大之行不仅是视觉体验,更是思维提升的过程,感受到了科技赋能思政课堂的魅力和前景,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李雪


撰稿人:施俊丹

审稿人:封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