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结对共建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03-24   浏览次数:25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关于做好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有关工作的通知》(沪教卫党﹝2024﹞445号文)的部署安排,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同上海交通大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结对共建,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及思政课改革创新。3月21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会议在我校举行,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魏华、纲要教研室教师赖锐和教务办主任刘昭,以及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封晓莉、常务副院长张天喜、教学副院长郭晓平、各教研室主任和教师代表出席。

会议伊始,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天喜对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围绕基本情况、教学改革、科研情况、内部治理和不足之处五个方面对学院建设和发展做了简要的介绍,提出了结对共建的具体方案。张院长表示,希望以此次结对共建为契机,与交大马院开展深度交流,落实细化共建工作,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取得长效发展。

紧接着,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魏华对中侨马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交大马院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学院思政课建设、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谈及两校共建机制,他指出,结对共建是新时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深化在教学科研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两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办主任刘昭从教师评价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交大马院通过以评教内容设置、结果分析反馈和相关提升办法为内容的教师评价机制,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刘主任强调,评教不是目的,而是促进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这一机制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教师赖锐从教学科研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交大马院构建“以老带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教学名师与青年教师结对指导、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制度等方式,重点在教学模式创新、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全方位支持,帮助青年教师实现快速成长。

在自由发言环节,郜工农教授阐述了学院在“大思政课”创新实践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介绍了依托金山区“三个百里”特色资源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他表示,希望能够深化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合作,进一步推动金山区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让“三个百里”从理论上更有高度,在地方上更有热度。 

此次结对共建会议的成功举行,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双方围绕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实践育人等多领域达成了合作意向。张院长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好共建资源,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推进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绘就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撰稿人:焦雪滢

  审稿人:封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