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先进学经验,攻坚提质促发展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赴浙江研学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4-12-25   浏览次数:174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探索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学习借鉴浙江地区杰出职业本科办学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攻坚提质计划深入实施。2024年12月19日至23日,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开展了为期5天的浙江研学活动

西湖大学——探寻科研精神,激发育人潜能

研学第一站,教师团队一行来到西湖大学。西湖大学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按照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致力于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努力为国家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突出贡献。

首先,双方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西湖大学组织部部长林男老师详细介绍了西湖大学的办学理念、发展历程、平台建设、人才育引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基本情况。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仇建老师则重点介绍了西湖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设情况、教学模式创新以及“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探索。

随后,林老师为教师们介绍了西湖大学的校园建设。其校园建设以细胞形状和构成为设计灵感,采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生活、运动相围绕的“同心圆”布局。研学团队重点参观了西湖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学术环”。学术环独特的环形结构,为学生营造了开放自由的科研氛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汲取马院建设经验,学习创新教学模式

研学第二站,教师团队一行来到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先参观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筑牢“红色根脉”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在王平平教师的讲解下,教师们了解了该基地建设的内涵逻辑、展陈特色以及管理使用和更新情况,并现场参与了多项体验项目,感受到了“虚实一体”融合式实践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随后,双方教师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马院院长查广云详细介绍了学校及学院的发展概况和建设成果从挂牌建成、师资团队、党建引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学术交流以及丰硕成果七个方面对学院建设进行了重点介绍。会上,2024年浙江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董珊珊老师为教师们进行了题为《集体主义过时了吗?》的精彩教学展示。

浙江大学——追寻百年学府足迹,学习先进党建经验

研学教师团队还利用周六日,参观了浙江大学校史馆和党建馆。浙江大学校史馆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珍贵的文物展示、生动的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全面展现了浙江大学从创立之初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国际知名学府的发展历程,深刻诠释了“求是”校训的内涵与价值,以及浙大人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卓越贡献。

同时,研学团队还参观了红船启航主题展和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浙江大学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二十年办学成果展。参观结束后,教师们纷纷表示要挖掘中华文化资源,丰富“大思政课”内涵,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等。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重温历史时刻,坚定法治信仰

研学团队一行来到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在这里,教师团队了解了五四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起草过程、全国人民大讨论及宪法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等。

在参观过程中王永翔馆长为我们介绍了陈列馆的“五个一”活动,即参观一次展览、观看一场纪录片、体验一次宣誓、开展一次宪法讨论、带一本宪法书回家,并分享了陈列馆在宪法宣传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为教师们在思政课教学中讲好宪法精神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参观和学习不仅加深了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也为今后的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探寻古老文明奥秘,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最后教师团队一行来到了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教师们先后参观了古城墙遗址莫角山宫殿区反山墓地等地方这里宏伟的建筑、精湛的工艺以及出土的珍贵文物进一步印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此次参观,教师们深入了解了良渚文化,更为思政课教学积累了丰富素材。

 

本次浙江研学活动助力思政课教师深学真悟、入心见行,马院教师不仅感受到浙江地区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更收获西湖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四维联动、理实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浙江大学“求实创新”的生动展示、“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五个一”活动开展模式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该研学活动为学院攻坚提质计划的深入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学院也将以此次研学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思政教育引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打造高质量“共情共行,共建共享”教学模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撰稿人:王建枝

审稿人:封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