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第四届思政课教师“教学大比武”决赛暨教学设计能力提升集体备课会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4-12-10   浏览次数:141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切实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2024年12月10日,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第四届“教学大比武”决赛暨教学设计能力提升集体备课会。

此次“教学大比武”决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副院长郭晓平主持,上海健康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孙玉良教授、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前锋教授、上海杉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游昀之教授、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朱伟文老师、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教学督导韩连民教授和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与。比赛得到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和业内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

会议伊始,六位思政教师结合所授课程与学生实际,分别就自己的教学设计作了全面分享。于跃跃老师聚焦“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创造性提出“1+2+3”的教学理念,综合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互助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方法开展教学,教学设计重难点突出。杜娟老师围绕“人生观是对人生总的看法”,从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展开,构建了清晰明了的教学实施导图,教学设计结构合理。余杰老师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阐释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结合人工智能专业学生的特点、学习需求和就业需求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学情分析,注重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教学设计针对性强。黄巧丽老师聚焦“燃理想信念之灯,逐青春梦想之旅”,坚持问题导向和学生本位,通过问题探究、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教学,教学设计体现学生本位。付莹老师围绕“如何读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问题为抓手,按照新时代从哪来、新在哪、意味何的逻辑,结合现实案例、呈现真实数据、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内容丰富。杨丽老师聚焦“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以中国芯片发展历程为主线,结合职业教育特色,通过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方式开展教学,教学设计逻辑严密。

接着,五位特邀专家对参与决赛的六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演讲进行了精彩点评。孙玉良教授指出,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突出问题意识,在找准真问题的基础上,弄清楚如何回答问题。同时,孙玉良教授还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秉持“讲人话、切热点、有态度”观念,深入浅出地让理论真正入学生的心、成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游昀之教授强调,在教学设计中,标题、教学设计应当与教材内容紧扣,的案恰当能解释理论引用的数据要及时、准确权威,学情分析要有针对性并反映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要厘清,同时还应当重视宣讲党的创新理论

马前锋教授指出,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应当坚持一个教学理念一以贯之保持教学设计前后的流畅性和衔接性教学设计的标题要有创新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提炼和语速问题,同时要注意教学演讲时间的把握

朱伟文老师指出,教学设计要与学生的专业背景、思想热点、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学情分析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兴趣,把学生本位理念贯穿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始终,使思政课真正接地气、入人心。

韩连民教授强调,几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总体很好,但部分老师存在教学设计内容不够精炼、设计感不够等问题。同时,韩教授指出,教学设计展示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对教学设计的内容高度熟练,演讲时要面向观众。

最后,封晓莉老师做了会议总结,充分肯定了参赛教师的努力,表达了对与会专家的由衷感谢,并强调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实际的教学实施都应当突出学生本位,勉励思政教师要始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努力做乐教、善教的经师、人师。会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与会专家合影留念。

此次“教学大比武”是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动教育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为马院教师们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共同进步的平台。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关注思政课建设和思政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此类赛事,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障。



撰稿王瑶

稿人封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