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千里的思想共鸣”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与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慕课西行同步课堂活动 |
|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4-11-05 浏览次数:367 |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响应《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深入实施“慕课西行”计划,促进东西部职业院校思政课建设共同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024年11月1日-5日,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了两场线上线下实时联动、校际之间无缝对接的同步课堂活动。本次活动由智慧树平台提供全程的技术支持。
此次“慕课西行”同步课堂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负责开展,郜工农教授和青年教师刘咏玲老师主讲。在学校、学院的支持下和教研室主任的带领下,经过将近两个月的备课磨课和细致沟通,两校300余名师生通过“智慧树”平台云端相聚,跨越距离和时差,共上一堂思政课,通过此次异地同步课堂,两校致力于通过云端技术打破地域限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助力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郜工农教授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章节,从新质生产力切入,重点讲解了新质生产力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基本特征和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面临挑战。在近一小时教学中,郜教授充分利用上海金山本土资源案例,旁征博引、剖析深刻、论证详实,展示了教授治学的严谨风范,让平时对理论不感冒的职校生听得懂、听得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引起学生对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面临挑战的共鸣感。郜教授希望同学们学好知识本领、掌握职业技术能力、拓宽国际视野,真正成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助力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刘咏玲老师讲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四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一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专题。刘老师始终抓住“人民”这一条主线,先从历史唯物主义入手剖析人民的主体性,赋予课堂理论高度,再从百年党史解析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增加课堂历史厚度。此外,刘老师还使用了图片、视频、案例、师生互动、经典歌曲传唱等多种形式来丰富教学,提高课堂生动度。
课后,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表示,郜教授深入浅出的精彩演讲让学生觉得平时“生硬枯燥”的理论一下子具体形象起来,让学生们享受了一场“高质量的文化盛宴”,刘咏玲老师的语言魅力和运用教学案例的能力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独特的跨地域学习体验实现了两校学生在云端共同创新、优质课程共学共享的美好愿景,希望两校能够以此为契机,搭建多元化的交流合作平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展更密切的合作,携手打造东西部职业院校同步课堂合作交流的典范。
“慕课西行”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数字化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更是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行动。此次活动的开展,是中侨大学跨越东西共同成长迈出的新的一步,学校也将以此为契机,与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共建共享,携手并进,共同探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新思路、新模式,新机制,力求在推进东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更大作为。 撰稿人:刘咏玲 审稿人:封晓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