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交流会 |
|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4-08-01 浏览次数:619 |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胜利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会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各方面作出战略部署,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一经发布,学院第一时间组织思政课教师进行自学。7月31日,学院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全会内容,各教研室派代表分享心得体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封晓莉主持。马院全体教师参加。
会议伊始,封书记带领马院全体教师学习回顾了《决定》的诞生过程,并总结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所聚焦的“改革”议题,强调了改革的重要性。此外,封书记对《决定》的议题确定、框架布局、内容特点等进行讲解说明,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什么议题、作出什么决定、采取什么举措、释放什么信号等相关问题。接下来是各个教研室代表分享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教师代表杨丽分享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并谈到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及时准确把党的最新理论传达给学生,引导青年学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代表端木潘婷通过分享《决定》中出现的高频词汇:改革145次,深化89次,全面深化改革16次,中国式现代化24次等,强调了此次会议的重要指向。并谈到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思政课教师的应尽职责,是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对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目标要求,好好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其次,以改革思维引领思政教学创新,密切结合学情,依托民办职业教学本科的特色,不断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坚持从“灌输说服”到“培根润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学生自学、教师导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坚持教学过程中的全程性评价,注重实践教学。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教师代表邹函奇对《决定》中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原则,经济和民生领域改革的全面部署,教育、科技、人才、创新领域改革,民主与法治领域改革,加强党的领导和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要求等六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和说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教师代表李雪从悟在深处、抓在要处、干在实处三方面出发进行了分享。李老师从“思政老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出发感悟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于培养人才的大力支持。从“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出发抓要处,并强调坚持自信自立,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信,引导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从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两方面阐述了思政课如何干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教师代表王建枝分享了对《决定》的宏观解读,概括了《决定》中出现了一些新提法,并对思政课教师和党员干部如何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出了分析总结。王老师强调对于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既要认真领会其重大意义、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又要从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联系实际工作三个角度出发认真学习。更要以坚持主动作为、担当责任,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廉洁自律、以身作则的原则认真落实。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封晓莉对此会议作总结,对以上教师的学习分享表示了肯定。封书记结合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当前的发展现状表示,改革大旗高高举起,时代大潮势不可挡。中侨大学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善用多重资源、构建大师资体系、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和评价机制,确保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助力大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学校将在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引领下,高位谋划职业本科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路径,激活存量、凝聚力量、争取增量,提升内部治理效能,结合实际,把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通过此次专题学习交流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一致表示,将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贯彻落实好《决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再立新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撰稿人:王建枝 审稿人:封晓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