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向同行 聚智聚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智能制造学院召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推进会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4-05-30   浏览次数:69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进一步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共同探索思政协同育人新模式,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2024年5月30日,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智能制造学院联合召开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推进会,探索新时代思政教育合力共建新机制,推动立德树人实现新作为。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党支部书记王术新;党支部副书记温友宝;副院长李洪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天喜;党支部书记封晓莉;教学副院长郭晓平出席会议。



推进会上,双方立足职业院校学生学情和学院各自优势特色,就课程建设、党建工作、实践教学和教师交流互鉴做了一系列具体的探讨。一是推动课程思政取得新成效。充分挖掘智能制造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践行全过程育人理念,使家国情怀、匠心精神、诚信做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持续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二是推动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要发挥好党组织功能和党员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展一系列割稻子、收麦子等“田间里的思政课”,打造高质量党支部。三是打造实践育人新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一直探索社会实践课程,一直探索思政育人新模式,努力打通“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本次推进会结合智能制造学院学生实习就业情况,重点围绕“车间里的思政课”做了深入探讨,通过“车间里的思政课”讲述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以及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战略新举措。四是形成教师交流互鉴新机制。通过思政教师与不同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与此同时,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的交流,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政素养,增强对国家发展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安排和文化传统的认同感。这种双向互动,确保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的一致性,充分发挥了思政课教师和其他各类教师的主体作用,从而提升协同育人的实际效果。


此次推进会为马院与专业院协同共建“大思政课”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对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具有深远的意义。思政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的有效合作,可以打造出一批更具创新性、实践性的思政教育“精品课程”,培养更多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水平和实效。

撰稿:刘咏玲

审核:封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