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学习交流会 |
|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4-05-14 浏览次数:91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校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时间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进行自学撰写学习感悟,并于2024年5月14日组织召开集体学习交流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副院长郭晓平主持,常务副院长张天喜、党总支书记封晓莉、教学副院长郭晓平和全体专兼职思政教师、学生代表共同参与。
(图片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学习感悟) 会议伊始,常务副院长张天喜介绍了此次交流会的背景和目的,紧接着带领与会师生从“教什么”、“怎么教”和“谁来教”三个方面共同学习和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并要求马院全体教师应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善用“大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提升思政课的现代化育人实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党支部书记封晓莉强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鼓励全体思政教师保持开拓创新的闯劲、笃行不怠的干劲和持之以恒的韧劲,认真上好每一节思政课,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展现思政课建设新气象新作为提出以下三点倡议:一是秉持“眼中有学生,教学有方法”的教育理念,思政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情感需求以及心理健康,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二是跨越师生鸿沟,拉近与学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思政课学习氛围。三是善于发挥个人特长,形成独特教学风格,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成长,还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在教师讨论交流环节,郜工农教授以“探索适合中侨大学自己的现代思政课建设新路”为题,结合学校实际,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刻阐释:一是紧扣大学教育使命,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制订大学自身特色的思政课建设发展规划。二是积极探寻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的支点平台,是大学思政课建设的必由之路。三是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激发思政工作者的内生动力,提高思政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
毛瑞明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指明了方向,并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和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分享了心得体会。
余文君博士结合自身实际分享了思政教师的心路历程,一方面思政课应贴近学生实际,解决学生的时代之问。另一方面要增加思政课的趣味性,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思政课程参与度。
张文娟老师从构建多方协同的思政育人体系、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和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三个方面做了经验分享,提出要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促进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转变。
会议最后,学院为2023年度教育部和上海高职高专大学生讲思政课以及微电影获奖学子颁发了荣誉证书,激励学生们继续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微电影创作等领域深耕细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全体思政教师应在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中走在前列,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此次学习交流会使全体思政教师深受洗礼,更加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思政教育的新形势新问题,激发了全体思政教师扛起新使命、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精气神,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撰稿人:余杰 审稿人:封晓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