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教师研学之行 |
|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3-12-27 浏览次数:155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院积极组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国情研学团队,开启探索“‘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的研学活动,为积极创设“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场景与载体,引导青年学生主动融入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12月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研学教师赴安吉实地参观考察了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作为411省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是文化强省建设示范引领性项目,以“自然与人类”为主题,以提高公众自然科学文化素养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主旨,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作为自己的使命,秉持着“文化惠民 共建共享”的服务宗旨,不仅致力于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研究,而且致力于自然生态展览的筹办和生态文化的传播,探求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从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深刻体会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对用好文化资源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有了新的思考。
12月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研学教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前往“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余村,深入学习“两山”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的重要批示精神,通过现场学习进一步感受思想伟力、汲取真理力量。此次余村之行,老师们主要参观了“千万工程”余村展示馆,重温了“两山理论”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研学教师来到余村党群服务中心,在这里,老师们看到了余村的发展经验——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余村如今的美丽证明了“余村经验”的巨大价值,余村已然成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典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增进社会与专业视野”。此次“大思政课”教师研学之行对于加强“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深度结合、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撰稿人:于跃跃 审批人:封晓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