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手拉小手,公办牵民办 —助力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建设 |
|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3-10-12 浏览次数:162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论述,落实“大手拉小手”共建机制,10月10日下午,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天喜、党支部书记封晓莉、教学副院长郭晓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王猛和教研室教师陈艳、刘咏玲一行6人赴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座谈,学习华理特色马院办学经验。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爱祥,副书记杨倩、副院长汪斌锋等莅临现场指导交流,参加本次座谈的还有山西太原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翟婷婷及其他同仁,座谈会十分顺利,收获颇丰。本次调研,就学院建设与管理、思政课教学、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
党委书记、院长王爱祥首先代表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向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围绕学院发展历程、教师队伍、学科建设方面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总体情况与思政课建设成效。王院长热情耐心解答了调研提纲的所有问题,重点对中侨马院关注的“大思政课”改革情况分享了宝贵经验,华东理工大学推出“思政V课堂”,通过学生“行走”“思考”“我讲”三步走强调自主实践,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性,搭建大平台,建设大课堂,并通过实践团队建设,强化学生团队建设,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用这种有情感、有温度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铸魂育人的效果,值得深入借鉴学习。 学院副书记杨倩就学院学生构成、就业去向做了具体的阐述,也表示日后可以多派优秀毕业博士生、硕士生到中侨马院实习就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学院副院长汪斌锋就“大思政课”建设也给予了诚恳建议:一方面,要强化对“大思政课”的定位,“大思政课”首要是课,“大”是课堂“质”的外延与拓展,而非课堂“量”的增加与叠加,所以教学是一种享受,不是一种被迫,但要吃透“课”的内涵,才能讲得出去收得回来。另一方面,公民大手拉小手,“大思政课”下,可以进行教育资源共享,互派优秀学生,共建合作交流机制。除此之外,也对高校中青年教师突破科研瓶颈、课题立项和文章发表给予一系列宝贵的意见。 最后,双方就各自分享的经验、思路展开热情地交流。封晓莉书记、张天喜院长表示,感谢这几年华东理工大学“大手拉小手”的指引帮助,这几年师资队伍迅速壮大、整体呈现年轻化、精神面貌佳、整体干劲足,教学和科研也在齐头并进,离不开华东理工大学马院的悉心关照。今年恰逢中侨建校30周年,马院也要借这股春风继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勇争先,希望未来可以通过参加华东理工大学马院集体备课会、师资培训会提升学院教师授课能力;通过马院专家专题讲座传授科研立项专业知识提升学院教师科研攻坚能力;通过优秀教学资源共享激励中侨学子解放思想立大志、专心学习堪大才。事虽难,做则必成;路虽远,行则将至,相信日后两校交流合作会更上一层楼!
撰稿人:刘咏玲 审稿人:封晓莉 |